《我的中文房间&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屋》

我的毕业作品《中文房间》入选全英艺术联展(类似以前大陆的全国大学生联展)。

2019年7月在展商务设计中心Business Design Center展出。商业设计中心可展出面积15000平方米,是伦敦最受欢迎的会议和展览场所之一,每年举办超过300场活动和接待超过50万名游客。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中文房间创作的原始动机,源于看了太多西方博物馆的中国屋,西方人根深蒂固的有自己的分析模式和图形,对中国的了解就像人工智能不能理解诗歌的内容一样。

古代人把图形信息准确记录在体量轻,容易携带或者收藏长期保存的载体上,是人类告别结绳记事开始时的梦想。他们殚精竭虑绞尽脑汁使用甲骨、竹简、泥版书、莎草纸、锦帛、羊皮、棕榈叶等,到了学富五车这个成语出来后五辆车装的书被电脑替代了。

不会说汉语的人能分辨出真正的中国文化精髓吗?还是靠电脑生成,这是我一直在考虑并且想通过《中文房间》试图表达的创意。

我的房间里面最重要的东西:《诗经》。

它不仅记载了民歌,还记载了功能音乐和赞美诗。在我最早保存下来的3D打印的苏格兰风笛,记录了Roei吟诵发现了《诗经》音乐的一面,作为对苏格兰相似音乐体系的比较。

手工缝制的羊皮纸书籍,表达了我对文化和技术交流的释疑。正如《羊皮纸》和《古腾堡圣经》代表了知识的严谨,以探讨图灵测试在当代人文世界中的表现形式。

古腾堡活版印刷方法展示了视觉输出,神秘字符被编码分类并入《诗经》原章次,对比的机器学习和模拟图书添加了一个不同的颜色:东方和西方。

这个项目是关于探索思维实验,中文的物理形态。机器学习系统利用最古老的中国诗集来产生一系列不可读的字符,包括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字符分类。连接《古腾堡印刷术》:

中国东汉时代宦官蔡伦以后人所称的“蔡侯纸”奏报朝廷,使信息的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北宋时代的刻字工毕昇,在11世纪初发明了能重复不断地把图文印刷在纸上之后装订成书。活字印刷与此前的雕版印刷相比,前者只需要排列组合那些“活”的泥字或者木字,后者要求每次每种书都需要重新雕刻一套新的雕版。

毕昇的活字印刷被不断改进,但最终也没能普及。没能普及的原因很简单,印刷工人手工一张一张地印一张一张地揭,用机器代替人工就成为了必然。

最早推手是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

1439年古腾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用到的器材与技术包括:用铅、锡、锑与铋的合金浇铸的活字。与毕昇相比,古腾堡的活字印刷先进在哪里呢?近现代印刷术有四个主体部分:优质的活字及其定位法,适宜的油墨,先进的印刷机,上等的载体。

1450年,古腾堡开始用机器排印书籍。两年后出版了他印制的首批书《圣经》史称《古腾堡圣经》每页分两栏,每栏42行,全部用拉丁文虽然只印刷了300本。

PS:《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屋》

中国屋囊括了艺术的全部类别。跨越了远古时期的石器半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六朝时代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种金玉制品。

甲骨文、竹简、刻本古书和地图、书画、珐琅雕塑、景泰蓝、漆器、竹编等等让人应接不暇。敦煌遗书在中国仅存2万件,中国屋有1.37万件之多;隋代作品汉白玉阿弥陀佛的石像,高达6米,原供奉在河北省邢台韩翠村的崇光寺;羊通假祥,吉羊也就是吉祥。双羊尊铸造于公元前13世纪到12世纪,为商代晚期的盛酒器属于南方青铜器风格,中国屋奇珍异宝数不胜数。

瓷器:

中国屋长期陈列的瓷器大约2千件左右,是馆藏的十分之一覆盖的时段非常宽泛,上起三代下至清末民初。主要通过东印度公司收购而来。中国本土的传统瓷器外,还有一些订单出口符合西方人审美的外销瓷。

17世纪欧洲各国皇室贵族对于Chinese崇尚几近狂热。葡萄牙人为早荷兰人紧随其后,东印度公司将不计其数的瓷器引入阿姆斯特丹,并分销到欧洲各地。此后英国、法国、西班牙也不甘落后,截止到1813年瑞典东印度公司停止运营,引入欧洲的瓷器共计超过5000万件。

就器型而言,中国屋的瓷器包括将军罐、玉壶春瓶,凤尾花觚、瓷香炉、仿古瓷、方瓶、梅瓶大盘、碗等,几乎囊括了主流的瓷器类型,其中景德镇官窑瓷器至为精美。大维德爵士藏品密集的展柜摆满藏品,精彩纷呈。

大维德花瓶最重要之处在于颈部的楷书题记,合计五行六十三字:元至正十一年款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象耳大瓶,共两件于元代至正年间烧造。。。。

这对瓷瓶原供奉于北京智化寺后流落琉璃厂,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高手认为是赝品瓷而拒之门外,英国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大维德爵士检漏。这对花瓶是现存最重要的青花瓷样品之一,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

据统计已知现存的汝窑真品共65件中,中国屋有7件:北宋汝窑天青釉三足奁、天青釉镶铜口瓶、天青釉碗、天青釉盏托、天青釉花式洗。

1927年,中国盐业银行出售被逊帝溥仪所抵押的清宫旧藏40余件瓷器。英国商人一举囊括,其中就包括这七件汝窑精品

现存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大多收藏于各大博物馆中。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十一件;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英国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一件;英国大卫基金会一件;瑞士日内瓦宝尔博物馆一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一件;日本资深古董商本五郎一件;香港欧伯龄两件,2009年欧洲一家拍卖公司以85万镑拍出了一只。

2014年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上,上海人以2.8亿港币买下鸡缸杯。此价格创下了瓷器拍卖史上的最高价格,小小鸡缸杯被称为历史上最贵重的杯具。

唐三彩:

刘庭训三彩,俑体高大形态各异釉色鲜亮。墓志铭:刘庭训前后八任历仕四朝。四朝为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

队列中领头的神兽,夸张的半人兽造型,头上长角有翅膀与兽蹄。守护者之后是一对人形俑,面相粗犷又不失滑稽,往后是一对文武官员缺一武将(位置立一说明牌)。队列后面的人物形象为两位马夫其后是两匹三彩马,一匹乳白色带黄绿斑点一匹通体棕色。队伍最后是一对漂亮的双峰骆驼,头向后仰做嘶鸣状。

唐三彩俑流失海外不足为奇,以前盗墓者挖到必毁之,他们认为是倒楣的事情。奇怪的是他们从亡者口中屁眼里(肛塞)掏出的玉器会手舞足蹈兴高采烈。

壁画:

五台山僧人创作清凉寺壁画,高约四米12块方形拼接在一起。县志记载:上碑镇磁沟村南的清凉河畔,曾经有一座清凉寺,修建于金大定年间。

清凉寺为五台山下第一大寺,1926年秋末,上碑镇张老盘伙同官员、村民将清凉寺的壁画卖给了洋人。碎片如今在他乡,家园的原作早已消失无存。洋人贪的是艺术,地主官员贪的是钱村民贪的只是白馒头,令人不胜唏嘘。

巨幅壁画前有一尊辽代罗汉三彩坐姿塑像,源于易县睒子洞内原为一组共16尊。民国初年古董交易的黄金时代,当地人趁夜色将罗汉像运下山。衙门没收了两尊罗汉像后监守自盗,目前可查的存世罗汉像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共10尊。

绘画:

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分三段装裱的镇馆之宝。唐代摹本卷轴超过七米,是当今留存下来的最好最早的绢本绘画。《女史箴图》是顾恺之根据张华的《女史篇》画的一卷插图性画卷,总共十二段: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朝政的故事。

西方的描写是上层妇女应有的道德情感,对于研究当时的服饰当时的女性角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高水准的诗歌,书法和绘画呈现在一起,一直为历代宫廷收藏。它曾经被乾隆皇帝窃为己有藏在圆明园中。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坊间传说二战时期中国远征军在滇缅联合战场英勇顽强,使英军在缅甸被围之势得到缓解。为了表示感激,英国政府送中国政府一份大礼:《女史箴图》或一艘潜水艇。

国民党选择了潜水艇。 

 


评论
© 乔茗星/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