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花园&魔都PubLicPark》

小桥流水池塘、石柱岩山洞、神话雕像希腊式亭阁、中式凉亭,哥特式建筑等田园意境构成了英式花园的基本。玫瑰是英式花园最具代表的花卉,白色铁艺座椅在花园中不可或缺的。

上海最早的Pub1ic Park公共花园建于清同治七年,东临浦江北依苏州河,占地30.47亩曾名外滩公园。最初在园中部草坪上建造了一木结构音乐亭,并安装6盏煤气灯。俗称外摆渡公园、大桥公园是魔都最早的欧式花园。

1890年拆除旧音乐亭,新建一座六角形钢结构音乐亭,亭的基座用石头砌成,两边有梯级沿江悬链式铁索栏杆,入口处建小型喷泉。20世纪30年代种有7000棵郁金香每年夏夜,有军乐队演奏铜管乐。

1945年改称春申公园,次年改名黄浦公园迄今。

英式花园特点:

洛可可风格和巴洛克风格在英式花园中有哪些体现?

中式园林对于英式花园的影响有哪些?

起源于十八世纪的园艺造景,多年草本野生花卉和地被的精要在于丰富多样的缤纷华丽。英式花园灵感来自于英国诗人普贝抒情的田园诗和十七世纪画家普桑明媚风景画,特点是精致典雅的洛可可雕像潺潺流水融入当地自然风景。由此形成了英式花园的整体风格典雅朴素、清新淡雅的色彩基调。

著名的英式花园有伦敦的圣詹姆斯公园The pond in Sheffield Park Garden,德国慕尼黑的英国花园Englischer Garten和沃利茨园Dessau-Wörlitz GardenRealm。浪漫景观有:池塘湖上有桥柱的小桥、希腊式亭阁、中式凉亭、圆塘、石柱、岩石山洞等。玫瑰花园是典型的英式花园,无论是设计还是种植,都继承了格特鲁德·杰基尔的理念和她喜爱的方式。

英式花园是绝大多数园丁最为喜爱的艺术表达方式,人们对花园实践和设计的重视程度,宽泛的景观特色是园林景观艺术的巅峰。茂盛的草地,精心挑选的乔木及其组合繁花似锦的花境,英国的气候给予了英式景观完美的先决条件。位置变化多样,整体自然观感分层种植都铎式花园内,可以看到一棵棵茂盛的藤蔓一直爬到墙顶。

1838年爱尔兰实践派园艺大师威廉·罗宾逊,倡导一种更为自然持久性的以种植抗寒植物和乡土植物为主的景观形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乡村花园,可能是英式花园中最受欢迎的风格,盛开的玫瑰、铁线莲的藤蔓成束的雏菊、香石竹、大花高穗飞燕草。最具标志性的就是英格兰乡村风格那种茂盛的种植方式Exuberant planting。

花园利用藤、蔓生植物爬墙引导视线穿过植物,营造景观深度。骨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作为整体有一个基础架构可以是硬质景观,大乔木灌木和绿篱等。骨架在冬季的意义就是,平面效果消失后,还保留有轮廓式的残韵遗迹或来年的火种。

植物观赏季枯荣的自然特征,以及冬季休眠、枯死带来的制约,要想最大限度减弱效果枯荣的影响,他们会使用小树灌木藤蔓、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进行组合配植。

亚历山大·蒲柏历时13年翻译的希腊史诗《奥德赛》和《伊利亚特》,极大丰富了建筑、绘画、音乐和文学的创作取材范围。他在早期的创作了田园诗集,对于英式花园风格的确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很多花器或雕塑上,都可以发现刻有Pope所写的诗句或是关于希腊神话的典故。英式花园的突出特点是师法自然,不过度装饰修剪,选用不浮夸的哥特式雕塑、白色铁艺桌椅、秋千和拱门,植物多选用象征爱情的玫瑰花和攀附植物如蔷薇等,就空间而言多以一株大型树木为中心,其他花卉和灌木按高低依次展开,形成错落起伏的效果。

园林建筑受哥特式建筑的复兴和废墟派画家罗伯特的影响以及。人们以时间的维度去观察,多带有历史上的厚重沧桑感。都铎王朝的结纹花园、爱德华七世时代的多年生花境英国花境大多由多年生花卉组成,遵循统一的色彩风格达到三季观赏效果。

卢梭和孟德斯鸠崇尚理性体现在绘画和建筑领域,提倡简洁明快、清新自然的画风,内容取材多选用田园牧歌式的爱情神话故事,玫瑰作为浪漫爱情的象征自然成为英式花园的最常用的花卉品种。

巴洛克风格的绘画色调沉重灰暗,人物表情严肃主题多为宗教神话。相比洛可可风格的绘画,色调清新明快,主题多为贵族阶层人物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景。洛可可风格崇尚柔和的浅色和粉色调,英式花园体现了人们开始脱离开神圣的宗教主题和庄严的国家意志,转而关注田园风景、男女之间的爱情和悠闲的生活。

洛可可风格指背壳和小石子的意思,特点:火焰形或贝壳形的花纹、东方异国情调、不对称花边和曲线构图。

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冶炼和锻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洛可可艺术风格使得人们通过铁艺技术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图案。此外,铁艺技术打造的桌椅和拱门可以镶嵌环形和曲线的图案,这些特点在英式花园的雕塑造型、铁艺图案中均有所体现,也是洛可可风格走向简约朴素的表现形式。

这就回答了为什么英式花园常用白色铁艺座椅的疑惑。

欧洲大陆第一座英式花园,由法国侯爵建于Ermenon Ville。英法两国的贵族阶层一直有着紧密的联系,英式花园逐渐影响到法、德等其他欧洲国家的园艺造景艺术。后来开始的清政府通商,绘画和建筑方面开始引入东方造型的古塔。

PS:旧文《复兴公园旧照片1920~1980》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董局以规银7.6万两买下了顾家宅花园及其周围的土地,将其中112亩租给法军作屯兵之用,此地被称为顾家宅兵营。

上海唯一一座保留法国古典式风格的园林。

南昌路雁荡路105号东邻重庆南路,南临复兴中路,西近思南路,北与科学会堂等为界。公园有四个大门出入;南门在复兴中路重庆南路转角;北门在雁荡路;西门出皋兰路;东门出重庆南路。

假山区位于公园西南角,山前的悬崖上凸出一块巨石,石上原有潺潺的流泉下注到一个碧潭内,悬崖下有一个山洞,游人可穿过水濂,沿洞边小道通过。近年流泉已堵,只留残景。

法国式沉床花坛位于草坪北,地形低于四周六只图案式花坛,中间有小径分隔。沉床花坛中心面积154平方米,中有喷泉和孩童戏水雕像。

大草坪位于公园东南部8000多平方米。草坪空间开阔,当年公董局常在夏夜举办音乐会,大草坪周围有花坛和高耸茂密的大树。复兴公园最多的是悬铃木,50年以上的梧桐树1700多株,树龄名列全市之冠。南门口存有一株叫黄荆的灌木,沪上稀见的树种。

1922年,法军上将(元帅)霞飞由宁抵沪,公董局改宝昌路为霞飞路(今淮海路),法租界中外居民悬旗张灯。

3月9日晚7点,法国总领事夫人宴请霞飞上将及夫人女儿举办舞会,旅沪法国绅商出席者约有百人。

3月10日下午,霞飞在法国公园内亲手种植了一棵意义深远的“自由树”,它是通过修剪培养了强壮的骨架枝而形成的,冠幅比中山公园的“老大”要大。中山公园的可能是实生苗自然长成,故其高度为第一。

复兴公园还有欧洲七叶树一株,长势已衰,但每年仍能开花。其它还有槲栎、榔榆、朴树、皂荚等大树在沪上均已少见。

图2,茂名南路163弄和161弄邻居青梅足马。

图5,山前悬崖凸出一块巨石,石上原有潺潺的流泉下注到一个碧潭内,悬崖下有一个山洞,乔家妈妈和儿子沿洞边小道停留,戏水。近年流泉已堵,只留残景。

图8,乔士敏美校入学前和叶同学速写后留影。

坊间传说每年的5月6日,有一神秘女子来法国公园环龙纪念碑旧址献花一束。她的出现源于1911年法国飞行家环龙,携带山麻式单引擎单翼和双翼飞机各一架作飞行表演。环龙驾驶着双翼飞机从江湾跑马厅起飞,途经上海半个城区后抵达市中心跑马厅,飞机在空中盘旋时熄火迫降至跑马厅中央后机毁人亡。公董局在法国公园北部建环龙纪念碑,抗战期间该碑被拆除。

1943年汪精卫接收上海租界,改名为大兴公园。

1946年公园改名为复兴公园。

1967年改名红卫公园后恢复原名至今。(历年依次为顾家宅花园,法国公园,大兴公园,复兴公园,红卫公园、复兴公园,是魔都名字最多的公园)

附旧文2《霞飞路可能见到了假法国梧桐》:

小时候在外面闯了祸,家长会拿着随手捡来的悬铃木球果,说是毛栗子伺候。悬铃木球果下垂,通常2球一串。9~10月果熟坚果基部有长毛,打头一定会是很疼的。

童年日子很快的过去了,拍摄上海老洋房时才知道,悬铃木原产地土耳其有四千年历史。植物分类属悬铃木科,科下仅有一属即悬铃木属,属下约7种原产东南欧、印度及美洲。

悬铃木简称法桐,二十年代法国人种植于霞飞路。巴黎地标法国梧桐高度可达30米,优良的庭荫树和行道树,在上海被误叫为法国梧桐已有近一个世纪了。
悬铃木与梧桐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出国后读书见的世面广了,知道也就是巴黎和上海多行道树。英国除了伦敦有稀稀疏疏几棵树外,西班牙,德国美国都没有在人行道种树的习惯。问了些人回答是太麻烦,路边挖洞剪枝,打药水没有一个园林局是不可能的。

17世纪英国牛津,人们用一球悬铃木又叫美国梧桐,和三球悬铃木法国梧桐作亲本,杂交成二球悬铃木取名英国梧桐。英桐好光照喜排水良好的土壤,极耐寒能耐-15°C低温。曾获皇家园艺学会的显异奖,道树之王名不虚传。

晋代时悬铃木已从陆路传入我国,称为祛汗树、净土树。相传印度高僧鸠摩罗什入携入栽植。西南户县鸠摩罗什庙曾有两株大树,直径达3米,上世纪50年代尚有一株成活。

我国引入栽培的有3种,一球悬铃木美桐,二球悬铃木英桐和三球悬铃木法桐。虽然传入我国较早,但长时间悬铃木未能继续传播。

今天我们看到的英桐最多。因为是杂交没有原产地,欧洲栽培后,法国人把它带到上海淮海中路,可惜修地铁1号线时都连根拔掉了。

我们对浪漫法国毫无道理的幻想,回味旧租界的人们人云亦云,以至于今天三个种行道树都当作法国梧桐了。


评论
热度(3)
© 乔茗星/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