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表时代的怀旧》

从前弄堂里街坊邻居的门边,大多装着一块黑色的电表。

有大有小,有方形的、有圆形的。

1882年,中国第一盏电灯在上海亮起,电力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沧桑巨变。这些各式各样的电表产自不同国家,英国、德国、瑞士等。每个月工作人员用粉笔把电表、燃气表、水表读数抄在底楼铁门上,大部分用户每月由一户人家抄数计算,逐月记在一本专门的黑色硬面抄上轮流管理、相互监督。

老年人都会背一句抄表经:上旬抄电表、中旬抄燃气表、下旬抄水表。

大火表:

一个门牌号共用一个总电表,每月按计量数值收取电费。

小火表:

从总表分出的各家各户自行安装一个电表,按计数分摊电费。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居民装独立电表非常困难。当年由于公共线路老化损耗,各家的小火表使用太久计量失准等原因,常常会出现大火表上的读数,比各家各户小火表上的数加在一起还要大的情况,每月住户因为火表而开火在弄里习以为常。

阿拉石库门有近20多户人家,按供电局规定,大电表进户点每个门洞只能一个,要装表就要穿过人家的墙,几乎比登天还难。花钱不说,现场符合施工条件才能安装。一旦供电所批准了,那户人家特意在施工当天请好假等待师傅上门。

1993年,首批3万户客户被纳入一户一表改装计划,从此以后邻里之间再也不会因为分摊电费闹矛盾了。

图片1为号称世界上最长的公用楼梯吊灯。


评论
热度(1)
© 乔茗星/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