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特美术馆Tate late Bauhaus Recoded》

不管我是在格拉斯哥大学学习交互设计还是在UCL学习建筑,

不管我是在荷兰德国还是英国的美术馆看展览,,都会有与马列维奇相关的信息。

作为开拓者、理论家和美术家马列维奇影响了俄国大批的追随者,通过利西茨基和莫霍利纳吉从俄国向西传播,与荷兰风格派东进的影响混合在一起,对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影响,改变了德国和欧洲的建筑、家具、印刷版式、商业美术的面貌。

今年是包豪斯成立100周年,迄今为止它依然被奉为现代设计经典。

我为自己有幸参与泰特美术馆UCL的布展倍感荣幸。

构成主义把结构当成是建筑设计的起点和中心,这个立场成为世界现代建筑的基本原则,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来探讨理性主义,进一步对西方现代建筑产生巨大影响。轻盈的建筑、开放的空间、纯粹的结构。清新典雅,美观大方,简洁实用。

曾经的装饰是为了视觉艺术,包豪斯把设计从繁文缛节中彻底解放。建筑业是被包豪斯影响最为深刻、贯彻最为彻底的领域之一。百年间世界天翻地覆,包豪斯的影响力吸影响不在于实际成就,而在于精神。少即是多,本质意思是去除一切多余修饰,用最精简的成本做最多的事情。

古典建筑首先是讲求美观和气势,现代建筑则优先考虑实用和效率。包豪斯的建筑设计以适应工业化为前提,以功能为主导,最大限度摆脱了传统形式的束缚。

包豪斯第一任校长格罗皮乌斯探寻现代设计中,手工艺与机械化生产方式的完美结合。他将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为学校命名包豪斯Bauhaus。最后一任校长密斯:将无谓的装饰、象征主义和姿态抹掉,留下的便是纯粹的骨架:质地、颜色、重量、比例和轮廓。

构成主义者对结构、体积,体积的结合和空间的轮廓、尺度、比例、模块和节奏的表达,所有艺术家应该进入工厂,艺术同时也将为构筑社会而服务。结构主义者产出许多计划、构想图、和模型,然而,这些从未真正大量生产出来,在俄国的工业设计里,他们从未实践彻底贡献新社会的理想。

至上主义美术只是马列维奇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阶段,但无疑是他最有价值的创造。跟此前那些带有他人影响痕迹的作品不同,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作品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谁也说不出什么模仿某派某家的地方。正是这种鲜明的新风,让不少人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开拓更多的美术新天地。

包豪斯艺术风格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在人的身上,在人的意识中,有一种对空间的渴望一种脱离地球的向往。

地球象个被蛀坏的房子一样,已经被遗弃了。

马列维奇宣称工业设计不可避免地取决于抽象性的创造。而且它是个二手(再造)活动,它取汲于对当代环境的研究而将之理想化的描绘出来。他为艺术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任由后来者遨游与徜徉。

塔特林、热切和和罗钦可坚持艺术家必须成为技术纯熟的工匠,必须学习用现代工业生产的工具和材料,提供他的热情与能力白、红、灰、黑的颜色搭配似乎成为结构主义标准色。艺术家/工程师必须为生活本身带来和谐,把工作转变成艺术,将艺术转变成工作的论点成为构成主义的主流。

作为一段与风云巨变的历史同步、在内忧外患中坚持前行的传奇。构成主义、结构主义者、包豪斯犹如一颗短暂划过夜空,照亮了未来百年世界的彗星。我们构造自己的作品就象宇宙自身的构造,象工程师建造自己的桥梁一样在创造事物时我们摒弃。所有偶然的和局部的,只留下其中力的永恒节奏。

一次次的展览造就了一个个的传奇。

PS:《独舞的至上主义者马列维奇》

模仿性的艺术必须被摧毁,就如同消灭帝国主义军队一样。

二十世纪抽象绘画的伟大先驱马列维奇首创了几何形绘画,以它的单纯简约预示了从达达主义到后来的极简主义等多种艺术运动时代的来临。他和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成一起成为早年几何抽象主义的先锋。朴实而抽象的几何形体,晚期的黑白或亮丽色彩的具体几何形体,创立这个几乎只有他一个人独舞的至上主义艺术舞台。

马列维奇和康定斯基同在苏联的И30工作。他们作画,搞雕塑,还搞设计与舞台美术。他们联系现代的机械文明,探索自己将要发动的大规模造型活动,这就是构成主义新观念的起端。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教学时期,写了一本书名为《抽象世界》。

1913年,马列维奇的立体主义转向一种图表式形象拼凑,构成半画谜,半招贴画式的性质。经典绘画《黑十字》、《黑色正方形》、《黑圆圈》大作,是他在参加第十四届威尼斯双年展作品,在他的监督下,由三所学校共同制作。

前达达派的构想《一个英国人在莫斯科》,在这幅画上具体的形象以反逻辑方式并列。画面上大小不均,事物间也毫无可供联想的因素的俄罗斯教堂、马刀、蜡烛、剪刀、文字、锯子、鱼和梯子等,按画家的意志杂乱地并存在画面上。

绘画创作之余马列维奇更埋头于艺术教育、理论和组织的活动。马列维奇早期的作品揭示了画家几乎全部自己的求学历程,反映了前30年的西方绘画从印象主义直到未来主义的演变过程。

1933年完成的自画像中,他呈现着阿尔布雷特·丢勒的姿态,穿着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画布上散落着黑、白、红颜色的三角形和矩形。

即使在面对死亡时,也分毫不差。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创作了一些来源于文艺复兴现实主义灵感的作品。

1988年,列宁格勒的俄罗斯博物馆为他举办了纪念展,在涅姆齐诺夫卡村也为他新建了纪念碑,墓碑的设计重现了马列维奇喜爱的至上主义正方形。20世纪美术史的大人物,一位公认的几何形抽象美术的先驱者,一位对抽象美术包豪斯艺术风格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大家。

我转向白色,除我之外还有飞行员同志们,

游弋于这个无限之中。

我已经建立了至上主义的旗号。

游弋吧,白色之海无限躺在你面前。

当太空的主题达到顶点,白色便成了其终极的标志。

PS2:旧文《英国人在莫斯科》和《英国人在纽约》

看《英国人在纽约》电影。

听英国《Englishman in NewYork》。

玩味《英国人在莫斯科》的油画不啻是双休日的一种享受。

十月革命前,俄国受西方现代派运动的启迪,在艺术探索上表现得非常活跃。

十月胜利后,俄国现代艺术流派的成员都满腔热诚地欢呼革命的到来。这些崇尚现代派艺术的人被称作左派,尊重传统的“巡回展览画派”被划入右派。

马列维奇和康定斯基同在苏联的И30工作。具体的形象以反逻辑方式并列,是一种前达达派的构想。

《英国人在莫斯科》俄罗斯教堂、马刀、蜡烛、剪刀、文字、锯子、鱼和梯子等等,这些在生活逻辑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按自由意志杂乱地并存它们大小不均,事物间也毫无可供联想的因素。

画中的主人公象是纸筒折成的玩偶,人体的各个部位以匀称,由浅入深的染绘法来强调圆柱体感。

1926年还因文字《抽象世界》不符合革命后苏联的要求而遭到人民的唾弃。虽然西方现代派艺术家的同情与支持,但在贫困与默默无闻中死去。

《英国人在莫斯科》现藏荷兰阿姆斯特丹斯特德利克(Stedelijk)博物馆。

2009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特别泰迪熊奖,英国著名歌手斯汀的主题曲《Englishmanin New York》同名,展现了同志圈的现状,也涉及到一些敏感话题。电影再塑了一位睿智的艺术家一位为坚守自我、随梦流浪的老顽童,穿过艳丽外表直达深邃内心,拥有像星空一样浩瀚的人生体验。

客观世界的视觉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东西是感觉,因而是与环境完全隔 绝的,要使之唤起感觉。

在格拉斯哥有太多的俄国现代艺术流派的成员的作品展览来不及看。

亲爱的我不要咖啡我喝茶 。我的吐司要从一面烤 ,我一开口你就能听出来 ,我是个纽约的英国佬。你看我一路信步而来 ,一根手杖陪着我走过第五大道 ,我与它形影不离 。

我是个异类,从前他们说“君子约之以礼” ,可如今这么做就像个异类 ,你要微笑着忍受他人的蒙昧 ,我行我素哪管它人言可畏。

落得恶名昭著却也要谦逊、得体 ,在茫茫人海中你孤身孑立 ,如今的社会鲜有什么风度与理性 ,可黑夜中的烛光却非朝阳可比。

不是穿上了迷彩服就成了男子汉,勇气并不是一纸持枪执照 ,面对你的敌人尽量不和他们打交道 ,一个绅士会转身走开但绝不逃跑,我是个合法的异类是个纽约的英国佬。


评论
热度(5)
  1. 共1人收藏了此图片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乔茗星/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