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浮路半圆月形建筑随想》

浮想联翩,4个字充满了意识流。

向明中学读书时我很喜欢去吴江路,那里有一个英国的玛莎百货。

悠闲的时光喝着做下午茶或者做做功课,曲奇饼干的美味还不知道今后会有的是铺天盖地的苏格兰黄油等着我。

吴江路漫步出来,有一座栋奇怪造型别致的房子同浮大楼,拍完照上传网上后奇葩的造型必有奇葩的故事。

同浮大楼有1栋姊妹楼在四川路上,面朝黄土背负青天的先辈们,以传统住宅铺开的面积为尊。切切实实的安全感,成为了上海的老公寓传奇的一部分。

最早向世界打开窗户的人,他们想摆脱对土地的依赖不再畏惧高度,集约化利用的先进理念开始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每幢现在并不高的楼房,却是当年向天空敞开了怀抱最惹眼的高楼。

海宁大楼:

初名中国银行虹口大楼四川北路894号,华籍建筑师陆谦受、吴景奇设计,泰康行营造厂承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投资建造1932年竣工。

钢混结构七层,坐东朝西艺术派风格。南端弧形转角顶端设现代式塔楼。外墙底部两层用花岗石砌筑,以上为褐色面砖饰面,配以石质横竖线条和点状装饰。占地扁长四周设柱,一、二层之间阁楼以大梁悬挂柱上。

同孚大楼:

始建于1933年,大昌公司承建。设计之初,银行与王家沙商议希望转让地皮,无奈对方坚决不出售,而租界当局又不予支持。设计师不得不按那块半圆月形的地块建造半圆月形的建筑物。

它地处南京西路、石门一路的转角,由于所处地形窄迫,大楼共九层占地仅393平方米。待同孚大楼图纸完成后,王家沙同意转让地皮,设计完工的图纸无法再更改,最终只能建成今日所看到的同孚大楼。

建筑外立面褐色面砖拼贴的图案,檐部和主入口有几何图形的装饰外,装饰艺术派的细部处理手法。建筑设计师巧妙地利用地形的弧形,广度比原上海中国银行虹口大楼更大、更外延,接近一种二维的曲面形式设计出半月牙的形状,以获取更多实用空间。角端以圆弧圆柱收头,顶部弧形压檐延伸绕过圆柱,延伸至建筑背面。

弧度的立面南北向玻璃窗户,采光通透,用足空间。室内大理石拼花地面、铁花装饰图案栏杆及一些细部装饰上,我们仍然感受到装饰艺术派的气息。

角田公寓:

位于闵行路171-181号,201-211号,峨嵋路70-80号,建于1933年,为现代主义风格的公寓,局部带装饰艺术派风格。

沿街立面呈弧形布置,整体简洁现代,纵向三段式构图,底层大块素混凝土仿石表面,二~四层深褐色耐火砖贴面,五层素混凝土表面。立面入口处局部以素混凝土表面材质变化形成视觉中心,垂直到顶线条构图配以较宽带花饰边框。顶部饰以连续半圆弧图案装饰板,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半圆月形楼美丽妖娆,建筑整体简洁的线条与利用阳台和平面凹凸形成立面的丰富,层次有着当代的建筑都难以企及的美感,让岁月留在它们身上的沧桑也变成了另一种美丽。

图片4为现代建造的圆或半圆月形楼,魔都建筑永远跳动着是这个城市最前沿的脉搏。

PS:《同孚路记忆》

旧时的石门一路是一条南北向的马路,南起延安中路,与瑞金一路相接;北迄南京西路(王家厍)。

清同治八年筑路初名同孚路。

1917年以美国驻上海副领事晏摩氏名命名晏芝路、燕子路。

1943年又改名中正北一路。

1950年改为今名。

在张园闲逛时,见到隔壁弄堂有很漂亮的尖拱券形窗,问弄堂住户说是,斜桥弄巨厦。

Mr.P.C.Woo's Residence:

坊间叫做麦家花园。绕到正门看,一栋规模宏大的花园洋房共3层,西班牙式建筑风格。平缓的筒瓦屋面,窗和门廊均为尖拱券形,螺旋形大理石柱子且样式多变。暖气片的铸铁盖板和木门都有中国传统纹样。底层门厅宽大的三跑大楼梯,每层平台处有一半圆形凹龛,楼梯东侧落地长窗彩绘玻璃,和巨鹿路爱神花园如出一辙。

1931年邬达克设计,原为私人住宅,49年后公惠医院的。地址:石门一路315弄6号

同孚大楼:

原名中国银行西区分行,曾更名为吴江大楼,因该大楼地处同孚路,今石门一路上,故得此名。中国银行出资建造,大楼竣工后,底楼是作中行分行办事处,楼上套房,部分给中行职工作宿舍,部分套房出租。

1905年清廷成立的户部银行,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随后它一直作为北京民国政府的中央银行直至1928年。此时南京国民政府另行设立央行从北平迁往上海办公。

1912年孙中山下令批准成立中国银行,作为国内银行业之首、代表国家发行过通货(钞票)的银行。

德国现代建筑师理查德·鲍立克曾居住在这幢大楼里。

Richard Paulick于1933年至1949年在上海生活16年从事室内和舞台设计、专栏写作、家具制造、纺织、建筑设计、都市计划乃至铁路站场、越江工程设计等工作。

大楼与对面十层高的德义大楼遥相呼应,褐色面砖贴墙。当年中国银行请其建筑课课长设计, 陆谦受《我们的主张》一文中表明:一件成功的作品,第一不能离开实用的需要,第二不能离开时代的背景,第三不能离开美术的原理,第四不能离开文化精神,同孚大楼诠释了他们对于一件成功作品的观点。

上海以前有银行金饭碗、邮局银饭碗、工厂铁饭碗的说法。

银钱业职员的经济待遇比其他行业稍高,中行职员的待遇福利颇为优厚。南迁之初的中行练习生每月就有三四十元的薪水,行员的住宿以低廉的价格供给,每天上下班有车在银行与宿舍间往来接送,员工结婚,不论职务高低行方必送贺礼二十大洋(相当于一个西厨月薪)。中国银行的职员薪资构成主要分为职务本薪、年功加薪、远地加薪三种,其中职务本薪在收入构成中占据最大份额。

当时培恩公寓月租75—350元,爱棠公寓月租175—250元,盖司康公寓月租85—130元。1929年办事员实施薪资三等十六级至三等一级、二等十八级至二等七级俸(50—240元)。

中行首任老总宋汉章率先提议为员工营造宿舍,首建了上海近代史上首个有社区概念的居住模式——中行别业。

中行别业地址为万航渡路623弄,占地面积46.17亩。随着员工的增多,中行别业已不能满足需要,开始在租界地如富民路、石门一路(同孚路)、延安中路(福熙路)等地建造公寓式的现代宿舍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微信《中行别业陆谦&恩派亚大楼、启秀女中 》有写到过。

 


评论
© 乔茗星/Powered by LOFTER